来源 | 丁成章 丁成章住宅产业化
(五)日本政府对于住宅产业化的支持
日本从1985年开始陆续进行了针对21世纪型住宅的模式的研究开发,先后进行了多层住宅用新材料、设备系统开发项目(1984~1990年),新工业化住宅产业技术系统开发项目(1989~1995年),创造生活价值住宅开发项目(1994~2000年)和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开发项目(2000~2004年)。
创造生活价值住宅开发项目(House Japan Project)是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指导下,为建设面向21世纪创造新的生活价值的住宅,以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开发新的专注系统及其生产供应系统为目的,根据工矿企业技术研究合同法由38家行业企业于1994年11月成立了技术研究课题组。
为了推进研究开发,参加人员包括涉及众多产业领域企业的研究人员,并在不断接受活跃在建筑领域第一线的6名顾问团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来促进研究的进行。
1994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根据其结果,于1995年~1997年开发了关键技术,在研究的中间阶段,为实际验证
评价每项关键技术的成果,于1998年在舞浜建造了4栋实验房,在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指导的同时,进行了开发技术的验证。
A栋——独栋小住宅改造重建关联技术及DIY关联技术。
B栋——集合住宅改造重建关联技术及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关联技术。
C栋——健康、环保及节能关联技术。
D栋——综合能源管理管理技术。
在进行了研究开发时,为使设计理念更通俗易懂,1996年出版了“未来住宅技术读本”,在明确这种做法的同时,还广泛地听取了有识之士的宝贵意见作为技术开发的重要参考。
House Japan 在将开发研究的成果广泛地介绍给海外、获得国际评价的同时,也策划并召开海外研讨会,目的是学习吸收其他进行同样研究国家的专家、政府机构、企业等的成果。
2006年9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中日2006年资源循环型住宅高层论坛。
在会上,我咨询了几位专家:“为什么中国人只能住多、高层住宅区,不能住低层住宅”。
他们的回答基本和国内所有官员、学者和专家的口径一致(也是我早就预料到的)——中国人多地少,当然不能都居住在低层住宅里(实际上中国仍然大约有10亿人居住在低层住宅里,只是住宅性能差一点而已)。
十分有幸的是,这次能够面对面地咨询日本“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开发项目”和“日本住宅开发项目”顾问团的主要成员,他们分别是: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指导下,日本38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于1994年成立了技术研究课题组,进行“创造生活价值住宅开发项目(HouseJapan Project) ”可行性研究,根据其结果,于1995~1997年开发了关键技术,于1998年在舞浜建造了4栋实验房。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1999年进行了“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根据其研究结果,在2000~2002年期间开发出核心技术,从2005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实施进行了“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开发项目”。
这些研究项目大多数都是针对低层住宅的,因为日本人大多数都居住在低层住宅里。
与中国拆旧(上海石库门、北京四合院)建新(高层高密度城市公寓楼)的城市建设方式不同。
实际上日本政府还鼓励、资助和帮助这些居住在低层住宅里的居民加固、改建和维修这些低层住宅,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例如,日本大约建成有60万户采用2×4轻木骨架方式建造的独栋住宅。因此,创造生活价值住宅开发项目(HouseJapan Project)进行了适合于2×4建造方法的住宅的改造、翻新的系统,以及相应的产品开发。例如楼层的扩建、增设电梯、附加阳光间、简易脚手架等研究工作。并咋日本千叶县普安市建造了一栋样板房来验证这些技术。
我开门见山地询问松村秀一教授:“日本人均占有资源和国土面积远远小于中国,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还都居住在低层住宅里”。
他给我的第一个回答是:日本在建造这些低层住宅时,还没有掌握建造多、高层住宅的技术,所以只能居住在低层住宅里。
但他明显感觉到我不能接受这一答案,因为中国人在建造“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住宅时,也没有掌握建造多、高层住宅的技术。只不过后来掌握了建造多、高层住宅的技术后,才拆毁了这些低层住宅。
后来他私下告诉我,日本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日本政府和房地产商都没有能力和胆量把分散的独立式住宅住户撵走,拆迁出大片的土地来建造多、高层公寓,所以日本人只能居住在低层住宅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据说日本有个机场的跑道中央至今还有几户“钉子户”,拒不“动迁”,谁也拿他们没办法,因而成了该机场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