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数字化、信息化浪潮,各行各业都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建筑业亦然。住宅造楼机四天造一层楼,智慧工地实时收集监测数据、项目现场迎来机器人“工友”……如今,在泉州的项目建设中多种智能建造“黑科技”大展身手,不仅消除了施工现场安全常见隐患,提高了工程质量,还让建设步伐跑出“加速度”。
“盖楼神器”造楼机:4天盖一层楼
当传统的高楼建设还停留在工人借助脚手架,一层一层向上垒高的时候,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城建·满堂里项目已经使用上了“盖楼神器”——住宅造楼机。
住宅造楼机外形如同一个蓝色幕布包裹的大平台
这是住宅造楼机首次在福建省亮相,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住宅造楼机外形是一个蓝色幕布包裹的大平台,环着大楼一圈,在内部形成一个封闭、安全的作业空间,犹如一个“空中智造工厂”。工人可以在造楼机内进行钢筋捆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浇筑等各个模块的施工,多项工序可穿插开展,实现“四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每造一层楼可节约2-3天,极大提升施工效率。
住宅造楼机内部形成封闭、安全的作业空间
据悉,该住宅造楼机全称为“高层建筑轻量化智能顶升集成造楼平台”,是中建三局针对住宅施工,研发升级的一款新型轻量化“造楼机”,由钢平台、支撑动力、挂架、模板、辅助作业和安全防护等六大系统组成,具有施工效率高、承载力大、多级防坠、结构轻巧等特点。
在这个“空中工厂”内,不仅能有效防晒防雨、降尘降噪,作业环境更加舒适,对工人们来说,安全感更是大幅提升。“造楼机周边采用了全覆盖的防护,防止高空坠落,装入混凝土时,我们可以在钢平台上直接操作,不需要上下攀爬,这样作业时的心理压力少了很多。”项目现场钢筋工张浩告诉记者。
工人在造楼机内作业
记者了解到,在传统的方式中,每当完成一层楼的施工,便需要“加高”外围的爬架,即向上再架设一层脚手架,同时拆除已建好楼层所有的模板等材料,通过人工搬运或利用塔吊运往新楼层,耗时费力。
“住宅造楼机提供了一套整体安全防护性高、施工速度快的多层立体交叉作业环境,每完成一层楼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就会随着造楼机一起爬升。”项目技术总监蔡朝晖介绍,整体爬升一个结构层(约3米高)仅需1-1.5个小时,提高工效30%。
住宅造楼机总控室
看上去庞大复杂的住宅造楼机,但作为其操控中枢的总控室,只是一个设在造楼机顶部只有两三平方米的小房间。住宅造楼机可通过传感器将实时数据反馈到控制中心,实现系统自动纠偏,安全性更高。当住宅造楼机需要顶升时,只需要1名管理人员在控制室一键启动,5-6个工人现场巡检即可,大幅节省了劳动力。
无人操作升降机
随着建设进度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两台无人操作升降机正在调试。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专人操作施工升降机,无人驾驶升降机在机械结构、智能控制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无须专人操作,点击到达楼层按键后,吊笼自动精准停靠各个楼层,使高空作业效率安全双提升。
“无人操作升降机预计本月下旬投用,接下来我们还会投入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智能化水平。”蔡朝晖告诉记者。
智慧工地:各种科技加持 机器人在干活
施工人员“刷脸”进出工地,通过安全帽定位芯片、人员坐标清晰可见,噪音及扬尘自动监控、自动处理……走进位于泉州丰泽区的泉州市海丝金融中心建设现场,工地装上了“智慧大脑”,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智慧工地平台,便能看到迅速回传的数据及清晰可见的现场画面,在科技的“武装”下,工程建设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
泉州市海丝金融中心项目现场
当前,福建省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五建集团”)在泉州市海丝金融中心项目的建设中依托“智慧工地”系统,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强化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
“智慧工地”平台系统
“‘智慧工地’平台系统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收集,在安全生产方面,这个平台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系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的监控系统,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人员、设备使用行为及时进行监管和预警。”福建五建集团科技发展部副经理黄端权介绍,比如,塔吊机安装有可视化系统和传感器,可对塔机幅度、载重、倾角、力矩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出现违章操作、超重或超高等不正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从而杜绝塔吊安全事故的发生。
智能建造设备的投用也不断为项目建设赋能,当前,福建五建集团在泉州市开展了包括泉州市海丝金融中心项目在内的4个智慧工地示范推广样板项目,多种新设备纷纷“上岗”,成了建筑工地上的“新鲁班”。
整平机器人
只需三分钟,测量机器人便能完成房间垂直度、平整度等实测实量工作,并生成3D数据模型,自动汇总测量结果;整平机器人进行板面混凝土浇筑整平,相较传统人工整平施工效率提高15%;智慧地磅对进入车辆统一调度和称重,自动计算货物重量(数量)并上传至项目管理系统,生成电子料单,材料验收效率提高25%……多种设备应用场景让项目建设“智慧加倍”。
当前,福建五建集团正积极开展智慧工地生态平台研发,以物联网、区块链、信息化、人工智能、BIM等技术为支撑,构建覆盖“企业、项目”二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加快实现“系统代脑、机器代工、工厂代现场”目标。目前已累计投入各智慧工地项目建设相关费用超千万元。
“‘智慧工地’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提高了施工安全,也提升了施工效率。”泉州市住建局质安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BIM、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泉州市住建局还将持续推动智慧工地建设,让项目建设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记者手记】向“新”而行 塑造建筑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建筑业整体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偏低,制约着行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泉州不断探索智慧工地、智能建造等数字建筑发展的新模式。
数日的采访,让记者看到了一系列建筑业迭代升级的生动实践:住宅造楼机化身“空中移动工厂”,最快四天就能建一层楼;智慧工地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组合成集群的“大脑”指挥下,让工地更聪明;机器人变“工友”,测量、焊接、平整等工序样样在行……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建造场景,让记者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正在转化成高效的生产力。泉州的建筑业企业加快步伐,以工业化、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有了智能建造、BIM、大数据、机器人等高科技对建筑业的渗透和赋能,不仅让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以产业升级为桨,以技术创新为帆,向着未来扬帆起航。向“新”而行,泉州不断迭代新技术,打造建筑业新场景与新业态,推动行业由“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型升级。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