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近年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三秦大地上,绿色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两会上,我省代表委员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各抒己见,纷纷献计。
探索固废循环利用新模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不仅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全省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宣传“无废理念”和“无废文化”,提升社会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认知度……2023年,陕西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为能源大省,陕西省工业固废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主要类别为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等。”省政协委员、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人事教育部部长王振中表示,工业固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其简单处理是一种浪费,需要扭身寻“绿”,不断探索工业固废循环利用新模式。
如何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王振中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应出台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管理相关办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传统企业向高附加值、污染可控、设备先进的高端产业转型,更好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发展。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
推动秦岭七省(市)跨区域保护,秦岭陕西段环境优良面积达99.3%;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优;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陕南硫铁矿污染整治成效明显,汉丹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过去一年,我省加强生态治理,促进绿色转型,取得了良好成效。
山水资源丰富,是我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然优势。
“我们将整合林业、农业、水利等有效资源,切实做大区级生态产品规模。同时,围绕生态资源权益,抓好林业立体空间运用,发展林上碳汇、林中套种、林下种养,稳步推进首期5万亩双储林项目建设。”省人大代表、安康市汉滨区区长吴大林说,汉滨区将积极参与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拓展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资本价值转换路径,创新标准化、金融化、电商化生态品牌运作,争取设立全省绿色资源碳汇交易平台,切实提升生态资源公司发展质效。
加快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
“双碳”时代,装配式建筑迎来新机遇。
“装配式建筑是以构件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装配式安装为模式,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特征,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省政协委员、渭南市产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五一告诉记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印发的关于推动全省装配式建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
冯五一建议,陕西省可率先在保障房、桥梁、工业厂房、产业园区、市政、轨道交通等项目上使用装配式建筑,有效带动全省装配式建筑制造和安装提质扩量。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打造门类齐全、布局科学、供需平衡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全力当好秦巴生态卫士
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汉中不断为产业“植入”科技元素,提升产业一线“含绿量”,持续促进“绿色颜值”转换为“金色产值”,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企业发展。
这一点,省人大代表、城固县县长王健梅感触很深:“城固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坚持把秦岭巴山区域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确保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继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围绕‘双碳’经济,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药、新型材料三大绿色制造业,积极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体系,持续放大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效益,切实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王健梅说。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