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了“天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单,天津港保税区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和研发基地、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建设项目榜上有名。此次上榜天津市首批智能建造项目,是天津港保税区落实天津市、滨海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推动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以及实现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升级的必经之路。
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和研发基地项目毗邻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集研发试验、创新孵化、综合管理、配套服务于一体,通过“研究、工作、生活、休闲”集聚发展的模式,打造成为集智慧、文化、休闲、生态及产业的新型核心研发基地。
项目以“三端一云”智能建造(PC端、手机端、WEB端、云端)为抓手,进行平台策划、定制化设计、数字工厂自动化生产、数字工地智能化施工、一件一码孪生交付及数据化运营,助力建筑产业链实现进一步互联互通。项目团队通过BIM物联网技术、吊装施工管理、共享云平台进度可视化、720云虚拟空间模拟、智慧AI系统、人脸识别智能算法、大屏可视化及VR系统等多种手段进行全过程智能建造,打造全球一流的综合性、集成性、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与领军人才。
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建成后将整合渤海区域产品加工制造业务,用智能制造解决生产制造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及外包比例高的主要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项目致力于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气田运维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术原始创新研发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填补多项行业技术空白,实现从项目管控、车间建造到厂区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为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
该基地还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零碳工厂”,园区将执行绿色工厂标准及《零碳建筑技术标准》,按目前的技术指标计算,屋顶配套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节约电量约119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0710吨,用于办公和生活的太阳能系统每年可节约电量约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5吨;同时,该基地还计划从外部引入“绿电”,建设“零碳园区”和“零碳建筑”。
天津港保税区将以科技创新为动能,围绕建筑行业“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热点,发挥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