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东营市东营区海通新邦·山河城项目现场一片忙碌,与以往不同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被一块块加工好的墙板、楼板等代替,现场只需要进行装配作业。
“这便是装配式建筑的魅力。”东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节能与勘察室负责人徐波告诉记者,装配式建筑不仅建设速度提高了一大截,而且相比传统现浇式作业碳排放量每平方米能减少3.7公斤,施工现场污染和建筑垃圾也大大减少。
如今,走在东营区的街头,记者发现还有不少在建工地也正在实施装配式建筑、技术、绿色建造等。据了解,东营区规定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规划、建设条件应明确装配式建筑有关要求,在土地供应时纳入供地方案,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在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全面推广预制内隔墙板、楼梯板、楼板,并积极推广竖向构件,促进全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化发展。2021年至今,东营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已达60余万平方米。
不仅如此,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也在东营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发挥驱动作用。在项目实施前,通过电脑模拟化进行工程建设,可视化地解决技术难题,做到节省工期、减少材料浪费,最终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目前,东营区在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吾悦广场、东营区中心医院门诊病房楼、海通山河城等项目都采用BIM技术,并取得一定成果。
此外,东营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加强对设计、图审、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指导,加快推动由单体绿色建筑向绿色小区、绿色社区、绿色城区、绿色城市发展。2021年至今,东营区新开工民用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比例达100%。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