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工业化
我们一直在努力

培育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 助力三晋大地建筑业蝶变升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山西省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搭台+高校支撑+企业实践”的“四加”模式,对标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优秀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山西省情的智能建造发展新路。

出台系列激励政策

长期以来,山西省建筑业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围绕智能建造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2021年5月,山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十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勾画五年目标,布局产业体系,拉开智能建造山西实践序幕。几年来,以山西建投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智能建造生产车间在8个设区市落成投产,产业布局初步完成。

今年7月30日,出台《关于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4方面13条“真金白银”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加快形成可感知、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成果。例如,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对正式获批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每年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积极鼓励智能建造科技成果转化,对省内试点高校的智能建造研发科技成果,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建筑企业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在省内转化、产业化的,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实际支付额给予5%的资金补助;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支持建设工程企业入选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在重大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政策支持;打造高素质智能建造人才队伍,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服务建设工程企业,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开展智能建造专业培训和技能竞赛,为各省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提供“山西样板”。

善用三支骨干力量

智能建造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力量的有力支撑。山西省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探索企校攻坚科研新模式,按照项目经理征集、企业总工评选、高校集中参与的程序,聚焦行业普遍关注的关键共性问题,部署开展一系列科技研发工作。目前已从征集到的50余项课题中,筛选出建筑构件数字化检测平台设备开发、传统建筑大木结构数字模型构件标注等多项核心课题。

创新科技成果离不开科技带头企业。山西依托驻晋央企中铁十二局集团建安公司在雄安、浙江等地开展智能建造的一手经验,在太原·晋创谷组织百人百企观摩团,身临其境感受智能建造设备、应用场景带给项目的效率提升;开展智能喷涂机器人与人工喷涂比赛,通过比效率、比质量、比成本,算大账,让施工企业更愿意使用机器人,也推动机器人生产企业推出更高效、更智能的机器人产品。

智能建造需要一支专业的宣传培训团队。借助“山西建设大讲堂”的行业影响力,以“智能建造与新质生产力”开启专题讲座,邀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领导,围绕智能建造与新质生产力进行授课和经验分享,共同为山西智能建造应用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推动建筑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探索多样应用场景

场景应用是智能建造体系建设的“练兵场”。聚焦如何构建“设计室、施工场、生产线、检测台”等小场景互动,山西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每月一次小调研、每季一次分析会、每年一个大课题,通过项目推荐、企业评选、高校院所推送,总结出BIM技术、数字管理技术、智能设备装备、信息技术大场景、智能检测监测技术5大类18项33种智能建造产品和应用,指导项目、企业先行先试,通过以点带面、为下一步小场景互联和系统集成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开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历时两年时间,构建起一套“行业高质量发展多场景应用评价模型”,将规模、效益、创新、绿色等25项高质量发展典型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为城市、企业等多种主体转型成效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接下来,山西省将继续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实现物联网、数据流的大场景联动。

下一步,山西省将落实“强化科技赋能,推广新型建造方式,像造好汽车一样造出‘好房子’”的要求,继续强化产教融合,引导企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智能建造发展应用,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筑企业向“新”而行,向“智”发展,为三晋大地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建筑工业化 » 培育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 助力三晋大地建筑业蝶变升级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