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泉州图书馆项目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并成功中标的东海市民广场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建筑方案。东海市民广场选址于东海组团山海轴线(南北走向)中部,包括城市规划建设与成就展示馆、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大剧院和本案——泉州图书馆,共四幢公共文化建筑,建成后将成为泉州市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并形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公共活动空间,塑造泉州现代城市新形象。
前期规划
在方案中,四大建筑围绕中央广场布置,围合出中央圆形的市民文化广场,分别代表了未来(规划展览馆)、文化(文化宫)、音乐(大剧院)、知识(图书馆)。四大建筑形象既和谐统一。每个建筑有一张单独的透视并用不同的时间段表达。另外根据景观设计遵循中轴线上从古典到现代、从严谨对称的欧式园林风格,自然过渡到热烈自由的现代园林风格。景观设计采用力层层叠的设计方法,绿地水面为地图,道路广场为脉络,最后以建筑与构筑物为点缀。
三层层叠,以中央露天广场为核心,通过花瓣构图调整建筑的方向性,形成主花瓣,同时借助地下商业、和地库入口等特色用鸟瞰角度进行诠释。
后期效果图
项目进展
日前,泉州市图书馆结构主体施工完毕。该图书馆作为泉州市第一个采用现代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公共建筑项目,这栋建筑主体部分的安装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安装用时3个半月左右。
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总用地面积241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458平方米,其中地上8层总面积33827平方米,地下1至2层总面积4631平方米,建筑高度36.55米,幕墙高度43米。图书馆设计藏书200万册,座位2000个。
据施工人员介绍,泉州市图书馆的建筑主体结构中除了柱子和楼梯外,其余梁、板构件均由异地工厂生产加工预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具体咋安装?试想像平时小伙伴们搭积木一样的动作:一台起重机将构件吊到相应的楼层,至合适位置慢慢放下,再由几名施工人员像搭积木一般,按部就班将各个部件准确组装拼接完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对建筑生产的印象仍停留在手工砌砖抹灰的阶段,这种传统生产方式一直因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而广受诟病。杂乱的施工现场、泥泞的临时道路、扰民的施工噪音,似乎是人们对建筑工地的第一印象。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装配式建筑”方式,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泉州市图书馆结构主体施工完毕后,下阶段便转入建筑内外装饰。
据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保障措施。今年,泉州所有县(市、区)将试点装配式建筑,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比例要达到25%以上,建成3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力争建成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