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建八局四公司青岛黄埠岭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包裹在楼顶的蓝色“箱子”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蓝色‘箱子’名叫‘天蝉’,是新一代住宅施工机器人,它把传统的建筑施工工序集成整合起来,能够覆盖整个施工作业面,并实现自动爬行。”中建八局四公司黄埠岭项目经理刘兴林介绍,不同分工的自动化机器人群被悬挂在建筑空间顶部的精密轨道上运行,工人则在底部辅助作业,通过人机协同,共同完成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剔凿等各项施工工序。
1小时顶升一层,顶升后6小时绑扎所有墙体钢筋,60小时完成模板支撑拆运、支设,36小时完成梁、楼板钢筋绑扎……随着山东首台套“天蝉”住宅施工机器人的正式投入使用,5天就能盖好一层楼,推动项目用工数量缩减50%以上,工期缩短约30%。
“‘天蝉’造楼机可以实现住宅全过程智能建造,让住宅建造实现效率提升和质量保证。”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院长马明磊介绍,历时8个月的研发,“天蝉”造楼机在数字化、绿色化、集成化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较为传统的产业,随着这些机器人上岗,如今的建筑工地已不同往日:工地上配备反应迅速、计算精密的“智慧大脑”;塔吊司机无需攀爬至百米高空就能完成作业;在平板上轻轻点击,建筑机器人便各司其职开展施工作业……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看来,智能建造产业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之一。作为经济大省,山东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全国首批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青岛推动一揽子“潮科技”应用于建筑业,逐渐让这个行业告别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偏低的传统作业模式。目前,在青岛各个工地“上岗”的建筑机器人中,有数款属于“青岛设计”或“青岛制造”,被运用在造楼、混凝土施工、管道检测、幕墙施工等方面。
“当前,青岛借力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机遇,加速建筑业与数字化、智能化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按照‘政策有实效、试点有实景、科技有实用、产业有实体、企业有实力’的工作导向,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牛永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