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工业化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全长3.5公里 探秘山东潍坊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2016年8月初,潍坊市启动了全长3.5公里的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建设,目前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已正式投入使用,首条10KV电力线缆已基本铺设完毕。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啥样,如何运行管理,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带着这些问号,12月4日,记者来到这条我市唯一的大规模地下综合管廊,为市民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现场探访

地下6米深,宽高均2.6米

12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鸢飞路与光明街交叉口附近的梨园变电站旁,负责着整条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的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房就建在鸢飞路西侧,这个位置也是这条综合管廊的最南端。

管理房外表看上去不太起眼,里面却非常宽敞,分成了多个办公室,还有一间专门的监控室。运维人员薛希涛和李光之正要开始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巡检。记者随他们一起乘坐直梯,来到了地下,伴随着防火门缓缓开启,潍坊城区第一条大型地下综合管廊呈现在眼前。

顶部一盏盏节能灯把管廊内照得非常明亮,平整的路面约有一米多宽。管廊两侧是一个个密密麻麻排列的支架,上面分别标注着“电力支架”“通信支架”等信息。在管廊两侧的墙壁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些设备,如风机控制箱、检修电源箱、消防设备、温湿度传感器等,管廊顶部每隔几步就有一个监控,整个管廊仿佛一台精密运行的大型机器。

薛希涛告诉记者,这条综合管廊高2.6米、宽2.6米,在地下约6米深,南起梨园变电站、北至中学街,全长3.5公里。“由于距离比较长,有时候我们需要骑专门的电动车进行检修。”薛希涛说,这条管廊里甚至可以行驶检修用的电动三轮车,不过暂时还没有配备。

每日的巡检内容数十项

薛希涛和李光之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拿着手电筒,包里装着巡检用的相关设备,开始了综合管廊人工巡检。他们骑电动车的速度特别慢,眼睛不停地扫视着管廊四周,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登记。

李光之介绍,他们每天至少要在管廊内人工巡检一遍,巡检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综合管廊主体的构筑物是否完好无损,综合管廊内的排水、消防、照明、风机、桥架等设施,都需要一一检修到。另外,还需要检查管线引入及地面设施的箱变运转是否正常,井盖及钢格栅等配件安装是否牢固,井内托架是否完好等。

薛希涛表示,消防设施检查是重中之重,要查看消防系统是否正常运转,防火门是否能正常开关,应急灯、指示灯等是否完好,灭火器是否有效、火灾报警器、排风机、气体灭火器控制开关是否处于自动状态等。此外,还需要对管廊内的甲烷、氧气、湿度、温度等进行检测和数据登记。AP箱、APE箱、ACU箱、AL箱是他们每天都必须要检修的几个箱体,这些分别是动力配电箱、应急动力配电箱、照明设备箱,关系着整个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转,相当重要。

“短则一个半小时,长则要两个小时,我们才能把综合管廊巡查一遍。”李光之说。

逃生口、工井等设施齐备

边和记者聊着,薛希涛、李光之带着记者来到了一处逃生口,这个位置有些低矮。逃生口的位置有一条小走廊,走廊的尽头是通往地上的逃生口。记者走进逃生口抬头往上看去,黑漆漆一片,逃生梯是一节节的铁质阶梯,非常密。记者试着往上爬了一下,爬行十分方便。

据了解,这个逃生口距离地面大约有6米,顺着梯子往上爬就可以直接到达地面。在整条地下综合管廊里,共有12个这样的逃生口。

在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里,记者遇到了几位施工人员,他们正在对管廊里新铺设的一条线缆进行包装施工。这些新铺设的线缆,就是从吊装口一点点放下来的。

据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综合管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沿线的管线实施入地,方便相关部门施工,整个地下综合管廊设置了6个吊装口和48个工井及18个通风口。其中,吊装口的面积比较大,适合大规模的入地施工。而工井的面积稍小一些,同样是为了方便施工人员进行作业。

“可以说整个地下综合管廊的设置非常合理,对后期的各种管线入地作业都十分方便。”该负责人说。

分区设置,实时电子监控

记者在地下综合管廊里注意到,每隔几百米就有一道防火门。薛希涛介绍,整个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被分成了19个区,每个区的长度在200米左右。运维人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以区为单位挨个巡检,巡检过一个区域后防火门就立即关上。这样,万一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就不会蔓延至其他区域,控制火情并为及时救援创造条件。

从地下综合管廊回到地上的管理房后,记者来到了监控室。这里有一个大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实时情况。电脑屏幕前坐着监控人员,对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各个管廊区段内的实时图景尽收眼底,一旦发生意外,屏幕上就会闪红点报警,工程员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抢修。

运维单位潍坊昌大公共建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马飞飞介绍,平时他们巡检都是三个人为一组,一个人在地面上的监控室里看着电子屏幕,另外两人入地下综合管廊进行人工巡检,互相配合。

马飞飞告诉记者,地下综合管廊内配备着大量的红外线探测器、报警灯、摄像头、球机、枪机、光纤电话等高科技设备,对管廊实现了现代化的智能监控管理。地下空间一旦有任何异样情况,报警设备会及时报警,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保障管廊平安运营。

作用及意义

潍坊市第一条大型地下综合管廊,解决各种城市问题

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是我市建成投入使用并进行了专业运营管理的第一条大型地下综合管廊。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时候,城市管线检修或改造需要破开路面,道路反复被挖开、回填,造成一道道“马路拉链”。空中的线缆也越来越多,横七竖八像蜘蛛网,既不美观也不安全。而地下综合管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将其覆盖区域内的供电、通讯等各种地上架空管线全部入地运行,消除城市上空的“蜘蛛网”及地面竖立的电线杆等。

截至目前,管廊内新铺设了一条10KV的电力线缆,是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里入地的第一条大型线缆。此外,沿线的一些通讯电缆已逐渐开始入地。该负责人指着管廊两侧的支架说:“未来各种管线都会下到这里来并有序排列,包括供水管道,同时还预留了城市发展需要增设的管道空间。将来,施工人员直接入廊进行各种管线的维修、扩容与接入接出。”

“以前各种管线交织,纷乱不清,维修难度大,入廊后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维修简单,减少各种架空线缆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不会影响正常交通秩序。”该负责人说,即便遇到强台风、雨雪等灾害天气,城市的各种“生命线”在廊内也不会受到伤害。

管廊内已新铺设一条10KV电力线缆,积累难得的经验

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市迈向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市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各种城市“生命线”的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市将来建设其他的大型地下综合管廊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经历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自2016年8月初开始动工,一直到2018年年底才建成并初步具备了使用条件。“地下综合管廊对我市来说是新生事物,虽然建成了,但后续面临的困难依旧非常多,要想真正达到使用条件,还需要专业的运营维护管理。”该负责人说,他们经过招投标选定了专门的运维单位负责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运营维护管理。

马飞飞表示,今年5月1日他们正式入驻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刚入驻时管廊里温度、湿度都不达标,一些设备和各项数据都不完善。“我们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同样没有经验,只能边摸索边实践,把整个管廊里的各种设施设备全部都清点了一遍,建立了完善的档案和资料库,制定了需巡检的设施设备的相关数据指标和内容。”马飞飞说,这些工作足足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才让管廊的运行逐渐步入正轨。

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20日,10KV电力线缆铺设工程启动,目前已基本完工,后期沿途原有的10KV地上架空线缆将被拆除,这才真正意味着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使用,开始真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背景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当时鸢飞路改造的最大难点

很多市民对当时鸢飞路的道路施工记忆犹新,从开始施工到最终全线通车,时间跨度超过了一年。据悉,这条道路施工是我市市政工程建设以来,工程项目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最主要的难点就在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

由于鸢飞路建成年代久远,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各种管线多而复杂,与综合管廊、高温水管道纵横交错,施工面狭窄,极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当时鸢飞路改造工程是综合管廊和高温水管道及排水管道工程同槽敷设,原有燃气、热力、自来水、雨水、污水、通讯、部队光缆等多种管线交错穿插。施工过程中,原有管线进行包封保护56处、迁建93处,沿线原有雨水管线接入32处,污水管线接入22处。

施工过程中,从管廊主体向两侧东西方向延展出吊装口、逃生口、通风口、工井等各种通道564处,与当时的燃气、自来水、排水管道、通讯光缆、两侧绿化带交叉穿过。为保护管线不被破坏,采用掏洞掘进、钢管支护等措施。

鸢飞路工程地处城区中心,交通运输不便,渣土、砂石、混凝土等大宗材料运输量大,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运输车辆大部分选择夜间运输,对施工效率都有较大影响。鸢飞路宽15米,沟槽开挖达13米,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无法进入,只能采用分段开挖、机械拖管、分步施工等措施。钢筋混凝土工程在6-10米深狭长沟槽内操作,只能采用小型设备、车辆分批小量运输泵送,大型吊车、泵车等设备安装在离施工作业点较远的位置,致使工作效率降低。

鸢飞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东风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地下遇到了重大困难。当时,为降低管廊工程施工对东风东街交通的影响,避开东风东街南侧军用光缆,过东风东街采用了顶管工艺,原本设计深度是9米。该顶管套管直径3.3米,是我市当时最大直径的顶管工程。像这样大孔径的顶管工程原本施工难度就较大,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顶管工程与沿东风东街的人防工程冲突。经参建各方现场勘查研究,设计部门将顶管深度变更为15米。开挖顶管基坑至路面下10米时,大量地下水涌出,整个顶管作业位于浅层地表水以下,只能采取增加顶管周边24小时井点降水、加强基坑支护等措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建筑工业化 » 全长3.5公里 探秘山东潍坊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