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需要真正实施一体化建造!
近年来,发展装配式建筑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为建筑业在新时期从过去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指明了发展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文明的发展进程,装配式建造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这一新的建造方式不仅表现在建造技术上,更重要体现在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来实现房屋建筑的一体化建造,在企业的经营理念、组织内涵和核心能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
一、 装配式建筑
1.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装配式建筑一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或定义。
1.从狭义上理解和定义。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在通常情况下,从微观的技术角度来理解装配式建筑,一般都按照狭义上理解或定义。
2.从广义上理解和定义。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应具有鲜明的工业化特征,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信息资源等在生产方式上都能充分体现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的(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宏观角度来理解装配式建筑,一般按照广义上理解或定义更为明确和清晰。
2.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
装配式建筑集中体现了工业化建造方式,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
(1)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所遵循的设计理念,是工程设计的共性条件,主要是采用统一的模数协调和模块化组合方法,各建筑单元、构配件等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满足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符合适用、经济、高效的要求。
(2)工厂化生产
采用现代工业化手段,实现施工现场作业向工厂生产作业的转化,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预制构件和部品,完成预制构件、部品精益制造的过程。
(3)装配化施工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使用现代机具和设备,以构件、部品装配施工代替传统现浇或手工作业,实现工程建设装配化施工的过程。
(4)一体化装修
一体化装修是指建筑室内外装修工程与主体结构工程紧密结合,装修工程与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采用定制化部品部件实现技术集成化、施工装配化,施工组织穿插作业、协调配合。
(5)信息化管理
以BIM信息化模型和信息化技术为基础,通过设计、生产、运输、装配、运维等全过程信息数据传递和共享,在工程建造全过程中实现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装配等信息化管理。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内涵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建筑业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装配式建筑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强调标准化、工厂化和装配化,以及室内装修与主体结构一体化,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全过程是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筑师对全过程的控制,进而实现工程建造方式的工业化,以及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4.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是采用工厂预制的部品部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质量好、性能高、节省人工、减少浪费的优点。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体系不成熟,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能力不强,产业工人缺失,监管制度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工程建设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精细化程度不高,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甚至存在质量隐患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指导思想不明确,为了预制而预制,建造方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上述表征的问题,只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一些现象,通过挖掘其本质和根源,我们发现,其背后实质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全专业分拆的问题。建筑深化设计单纯注重研究结构构件的预制装配,忽视了建筑、机电和装修的系统集成,没有将建筑作为完整的产品一体化集成设计。各个系统不协调、不统一,使装配式建筑变成只是部分主体构件的装配,不是整个工程的预制装配,包括装饰装修、机电设备等建筑部品部件配套发展。
二是,全过程脱节的问题。全流程纵向上的各建造环节脱节,相互间缺乏良好的协同,使得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信息的重建和系统的重建,造成资源、资金、时间和人力的浪费。突出表现在现有的结构构件设计不从源头考虑如何方便加工和装配,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没有发挥出装配式建筑设计对部品部件生产、安装施工、装修统筹和指导作用。
三是,生产组织模式缺乏统筹的问题。生产组织不能摆脱以包代管的旧生产关系,不能支持建造方式的变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技术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制约了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发展。
总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有其共性的问题,也存在个性的问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采用上述方法加以解决。在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装配式建筑领域,上述问题归总为一个 “系统性”的问题:装配式建造方式虽然具备若干先天优势。当前,国家从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融合,在城乡建设领域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积极推进,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由于没有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来指导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导致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技术要素碎片化,整体性差,缺乏系统设计和统筹协同。因此,装配式建筑需要真正实施一体化建造。
二、建造方式变革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是指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在这场革命性的变革发展中,这一新型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不仅表现在设计、生产、施工以及核心业务上,更重要体现在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组织内涵和核心能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1.经营理念的变革
在经营理念方面,必须要树立以房屋建筑为最终产品的理念,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指导原则。一直以来,建筑业在房屋建造活动中,由于受到体制条块分割、开发建设碎片化管理的影响和制约,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都局限在特定的范围,生产经营的产品都是房屋建设的局部或某一环节,产生的效益也是局部效益,并且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和经营理念。然而,这样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对于一个整体建筑来说,其建造结果是产生诸多的质量、品质、效率、效益不高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新时代,房屋建造活动必须要转变经营理念。
2.建造技术的变革
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是摆脱传统的建造技术,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路径。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差距小、特色不显著、缺乏企业的核心技术。因此,技术创新发展的重点是研究建立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集成技术体系的建立,不能仅仅停留在主体结构的技术系统层面上, 必须研究标准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设计方法,了解并掌握与主体结构相适应的预制部品、部件生产工艺,形成一整套成熟适用的建造工艺、工法,建立切实可行的全过程的质量检验、验收保障措施。
3. 组织内涵的变革
在组织内涵方面,主要是建立了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全面部署、协同运营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构成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功能的各要素的集合,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责界面划分、基础资源保障、作业流程 指导标准等内容。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将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的模式变为各阶段通盘考虑的系统化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构思、系统组织、全面安排、协调运行的前后衔接的过程,对项目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和配置,以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
4.核心能力的变革
在核心能力方面,重点体现在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的协同能力,并具有独特性。在技术集成能力方面,要着力打造技术密集型企业,培育并建立技术研发团队,研究掌握企业专用的核心技术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在组织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优化企业内部的各信息资源,实现大数据下的信息协同、数据共享,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协调和整合能力。
传统建造方式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其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都顽固地存在保守性。尤其是“乙方”向“甲方”转型、“工地”向“工厂”转型、“分包”向“总包”转型,特别是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变革中面临着巨大挑战。
作者:叶浩文
文章来源:《一体化建造》
责编:建筑工业化www.jzgy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