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一直是建筑全生命周期重要的一环,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所有施工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BIM技术而言,BIM不仅仅是技术和管理信息化创新手段和工具。因为工具可以被很快学会,但凝结在工具背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则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和发展。
施工企业对BIM技术应用怎么样才算高水平
很多人认为:BIM 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应用成功与否,相关的软件系统是基础,配套的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应用流程等才是关键。
这些年建筑圈介绍BIM应用的案例还是一些类似上海中心、迪斯尼、青奥中心等高大难项目的BIM 技术应用,深感中国大型施工企业在BIM 应用方向,特别是从企业的角度战略方向上还把握不够准确。
技术改变建筑业的关键点在于大数据能力和协同能力改变了项目管理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推动整个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
解决技术难点并不是第一位的,但目前的BIM 技术团队往往把技术应用放在首位,本末倒置了。
技术在国内施工企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普及,但目前应用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大多企业对BIM 应用发展的方向还不够清晰,特别是从企业级BIM 发展的方向还不够明白,企业级BIM 应用的顶层设计有较大欠缺,会影响BIM 技术的投入产出和前进的速度,需要加快提升。
施工BIM应用现状分析
总体来讲,当前施工企业的BIM 应用水平差距已经开始拉大,有的企业对BIM 还了解不多,未予重视,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已经将BIM 技术列为企业发展战略,已做了大量试点项目,有了大量投入,也获得不少成果,但由于技术选型、和实施方法论的不成熟,真正进入项目级、企业级成功应用的还较少。
施工BIM应用现状:
1、应付阶段
2、项目试点阶段
3、单点应用,非全过程
4、单项目应用,非集成
5、单机应用,非协同
6、技术应用为主,数据应用和协同管理应用少
施工过程管理——施工单位未来需要开发的信息技术集成,五年之后的项目就是全数据管理,工地不再是一个工地,而是一个处处带信息的磁场。
1、应付阶段。一部分企业还处在被动应用状态,在业主方强制应要求中的项目被动使用,甚至将BIM 技术视为对施工企业不利的技术,在心理上加以抵触,这些企业的生存能力无疑将受到挑战。
2、项目试点阶段。大部分企业还处在项目试点应用阶段,包括标杆性企业,如中建、中铁、上海建工等,还没有到普及性的项目管理基本工具,企业级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
3、单点应用,非全过程。工具级点状应用,非全过程应用,碎片化应用,应用点少。很多BIM 团队主要在3D 可视化和碰撞检查,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够。一次建模、全员全过程应用,应是努力的方向,多用一次,回报多一次,成本多分摊一次。提高BIM 的投入产出比是实现BIM 普及应用必须迈过的门槛。
4、单项应用,非集成。单专业应用,还达不到全专业的集成应用。其中有业主的原因外,公司BIM 团队专业不齐全、应用顶层设计能力不足,综合应用能力不足所致。不能集成化应用,会导致BIM 技术应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一些解决方案是不可行的。全专业集成化应用能大幅提升成果的可行性,提升BIM的应用价值。但对技术团队的技术水平要求将更高些。
5、单机应用,非协同。单人单机的应用方式,大大减损了BIM 技术的价值,应用BIM 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不能被共享、检查,数据不能被项目和企业拥有。工程项目管理三大难题之一是项目管理协同困难,效率低、错误多,基于BIM的协同管理可以大大缓解这一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来支撑,大数据能轻量化应用。
6、技术应用为主,数据应用和协同管理应用少。BIM 技术,看上去是一个强大的技术,BIM 技术发挥最大价值的两个方面却是大数据价值和协同价值,技术值反而应该排在第三。做为企业和项目应用BIM,要把BIM 的三大价值,即强大的BIM 数据支撑、技术支撑和协同管理支撑都充分地用足,尤其是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协同管理支撑要用好!
施工企业对BIM技术应用高水平标准
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下:施工BIM应用失败的7大原因!
近些年,施工企业的BIM 应用积极性很高,一方面是政府相关政策的促进,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BIM 革命性价值的认可。从应用广度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央企、大量地方性国企、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以及少部分有战略眼光的中型民营企业都在进行BIM 应用,基本上还处于项目试点阶段,试点的数量有多有少,与在建的项目数量相比,还只是个小零头。从应用深度来看,主要集中在个别的应用点,应用点还较为分散,应用体系也还在摸索当中。
1、公司领导未将BIM 列为企业战略
2、BIM 解决方案选择错误
3、BIM 顾问团队选择错误
4、中层阻力未能解决好
5、未找到好的实施方式
6、将引入BIM技术作为成本,投入不足
7、期望值过高
施工企业BIM 技术应用,除了软件操作,更重要的是整合应用知识体系的学习转移,很难通过学习软件操作直接获取,通过典型项目的实施互动是应用好BIM 的重要途径。
来源:筑傲网
责编: 建筑工业化www.jzgyh.cn